Python 面向对象编程

class

  • 定义类
  • 使用类产生对象
>>> class Person:
... pass
...
>>> p = Person()
>>> print(p)
<__main__.Person instance at 0xce3560>

类和函数是什么关系呢?

方法

  • 定义类的成员方法
>>> class Person:
... def say_hi(self):
... print('hello,how are you?')
...
>>> p=Person()
>>> p.say_hi()
hello,how are you?

数据

对象里包含的数据。

可以用.访问。

和方法的主要差别在于。方法需要使用()来调用,而数据不需要。

>>> class Person: # 定义一个类Person
... def set_name(self,name): # 定义一个函数set_name
... self.name=name
... def say_hi(self): # 定义一个函数say_hi
... print('hello,{},how are you!'.format(self.name))
...
>>> p=Person()
>>> p.set_name('shell')
>>> print(p.name)
shell
>>> p.say_hi()
hello,shell,how are you!

self

在python中,成员函数使用”self”来指代对象自身。类似于java和C++中的”this”。

在调用时,p.say_hi()即可。不需要传递p.say_hi(self)或者p.say_hi(p)。

在使用时,需要先将self定义为第一个参数。例如def say_hi(self):。

在函数内使用时,对象的成员需要用self.xx的方式使用,例如self.name。

self不是关键词,也不是强制名称。它只是函数的第一个参数。但是为了保持传统,请不要将他改为其他名称。

init方法

_init_是对象的第一个方法,用于初始化对象数据。

_init_函数是初始化方法,而非构造方法。

在_init_函数被调用时,self对象已经创建完毕。

在python中,对象的属性可以自由添加删除,不需要先在类里面声明。

一般而言,对象里的所有数据会在_init_方法中赋值,后面可以变更。

但是不在_init_中赋值,后面直接赋值创建属性也是合法的。

>>> class Person:
... def __init__(self,name):
... self.name=name
... def set_name(self,name):
... self.name=name
... def say_hi(self):
... print('hello,{},how are you?'.format(self.name))
...
>>> p=Person('Swaroop')
>>> print(p.name)
Swaroop
>>> p.say_hi()
hello,Swaroop,how are you?
>>>
>>> p.set_name('shell')
>>> print(p.name)
shell
>>> p.say_hi()
hello,shell,how are you?
>>> p.__init__('tom')
>>> print(p.name)
tom
>>> p.say_hi()
hello,tom,how are you?

练习

定义一个马克杯类,定义一个加水方法和一个喝水方法。

class Mug:
def __init__(self):
self.water = 0
def drink(self, mass):
self.water -= mass
def watering(self, mass):
self.water += mass

类成员和对象成员

类和对象分别拥有成员,例如数据和方法。

对象可以引用类成员,例如p.say_hi()。也可以引用对象成员,或者self.name。

当有重名时优先引用对象成员。

类成员在所有对象间共享,而对象成员只是它自己的。

继承

继承关系分为基类和继承类(也叫父类和子类)。

子类可以继承父类的成员。当子类和父类定义同名成员时,优先引用子类的。

原则上说,父类能做的事,子类一定能做(虽然行为可能有差异)。父类能出现的地方,子类一定能出现。

因为子类拥有父类的所有成员。

继承的写法为:

class Person(Animal):
pass

class 子类(父类):

案例:学生和老师的信息分别为:
姓名name,年龄age,成绩mark;
姓名name,年龄age,工资salary;
可以看到,不同的身份信息有重复的部分,name和age;因此可以做成父类,让子类继承。

class SchoolMember:
'''Represents any school member.'''
def __init__(self, name, age):
self.name = name
self.age = age
print('(Initialized SchoolMember: {})'.format(self.name))

def tell(self):
'''Tell my details.'''
print('Name:"{}" Age:"{}"'.format(self.name, self.age))


class Teacher(SchoolMember):
'''Represents a teacher.'''
def __init__(self, name, age, salary):
SchoolMember.__init__(self, name, age)
self.salary = salary
print('(Initialized Teacher: {})'.format(self.name))

def tell(self):
SchoolMember.tell(self)
print('Salary: "{:d}"'.format(self.salary))

class Student(SchoolMember):
'''Represents a student.'''
def __init__(self, name, age, marks):
SchoolMember.__init__(self, name, age)
self.marks = marks
print('(Initialized Student: {})'.format(self.name))

def tell(self):
SchoolMember.tell(self)
print('Marks: "{:d}"'.format(self.marks))

t = Teacher('Mrs. Shrividya', 40, 30000)
s = Student('Swaroop', 25, 75)

# prints a blank line
print()
members = [t, s]
for member in members:
# Works for both Teachers and Students
member.tell()
[root@workstation0 ~]# vim jc1.py
[root@workstation0 ~]# python jc1.py
(Initialized SchoolMember: Mrs. Shrividya)
(Initialized Teacher: Mrs. Shrividya)
(Initialized SchoolMember: Swaroop)
(Initialized Student: Swaroop)
()
Name:"Mrs. Shrividya" Age:"40"
Salary: "30000"
Name:"Swaroop" Age:"25"
Marks: "75"

练习

请为马克杯增加一个“添满”方法,可以求出需要添多少水到加满,并自动为杯子加水。

[root@workstation0 ~]# cat jc2.py
class Mug(object):
capacity=300
def __init__(self):
self.water=0
def drink(self,mass):
self.water -=mass
if self.water < 0:
self.water=0
def watering(self,mass):
self.water +=mass
if self.water > self.capacity:
self.water=self.capacity
def full(self):
mass=self.capacity-self.water
self.watering(mass)

m=Mug()
m.full()
print(m.water)
[root@workstation0 ~]# python jc2.py
300

练习

请定义一个运动杯类,并同样实现“喝水”,“加水”和“添满”方法。

class SPO(object):
capacity=500
def __init__(self):
self.water=0
def drink(self,mass):
self.water -=mass
if self.water < 0:
self.water=0
def watering(self,mass):
self.water +=mass
if self.water > self.capacity:
self.water=self.capacity
def full(self):
mass=self.capacity-self.water
self.watering(mass)

练习

考虑一下,如果“马克杯”和“运动杯”的“喝水”和“添水”行为是不一样的。

那么,“添满”行为是否一样,两边是否可以重用“添满”?

如果可以,怎么做?

[root@workstation0 ~]# cat jc4.py
class SPO(object):
capacity=500
def __init__(self):
self.water=0
def drink(self,mass):
self.water -=mass
if self.water < 0:
self.water=0
def watering(self,mass):
self.water +=mass
if self.water > self.capacity:
self.water=self.capacity
def full(self):
mass=self.capacity-self.water
self.watering(mass)

class Mug(object):
capacity=300
def __init__(self):
self.water=0
def drink(self,mass):
self.water -=mass
if self.water < 0:
self.water=0
def watering(self,mass):
self.water +=mass
if self.water > self.capacity:
self.water=self.capacity
def full(self):
mass=self.capacity-self.water
self.watering(mass)

m=Mug()
s=SPO()

i=100
m.watering(i)
s.watering(i)
print(m.water)
print(s.water)

m.watering(200)
s.watering(300)
print(m.water)
print(s.water)
[root@workstation0 ~]# python jc4.py
100
100
300
400

[root@workstation0 ~]# cat jc6.py
class Cup(object):

def __init__(self):
self.water = 0 This m

def full(self):
mass = self.capacity - self.water
self.watering(mass)

def drink(self, mass):
self.water -= mass
if self.water < 0:
self.water = 0

def watering(self, mass):
self.water += mass
if self.water > self.capacity:
self.water = self.capacity


class Mug(Cup):
capacity = 300


class SPO(Cup):
capacity = 500


m=Mug()
s=SPO()

m.watering(200)
s.watering(300)
print(m.water)
print(s.water)
m.full()
s.full()
print(m.water)
print(s.water)
[root@workstation0 ~]# python jc6.py
200
300
300
500

[root@workstation0 ~]# cat jc5.py
class Cup(object):

def __init__(self):
self.water = 0

def full(self):
mass = self.capacity - self.water
self.watering(mass)

class Mug(Cup):
capacity = 300

def drink(self, mass):
self.water -= mass
if self.water < 0:
self.water = 0

def watering(self, mass):
self.water += mass
if self.water > self.capacity:
self.water = self.capacity

class SPO(Cup):
capacity = 500

def drink(self, mass):
self.water -= mass
if self.water < 0:
self.water = 0

def watering(self, mass):
self.water += mass
if self.water > self.capacity:
self.water = self.capacity

m=Mug()
s=SPO()

m.watering(200)
s.watering(300)
print(m.water)
print(s.water)
m.full()
s.full()
print(m.water)
print(s.water)
[root@workstation0 ~]# python jc5.py
200
300
300
500

booboo:不同的类中如果有相同的部分,可以单独写成一个基类,这样就不用在子类中重复了。

异常

简介

Python允许在出现错误的时候,“抛”出这个错误。

错误按照调用顺序依次向上找,找到第一个合适的处理方法对错误进行处理。如果无人处理错误,则程序崩溃。

这种错误处理机制允许调用者对函数深层的错误进行容错,同时中间所有代码对这个过程无需干预。

>>> Print("Hello World")
Traceback (most recent call last):
File "<stdin>", line 1, in <module>
NameError: name 'Print' is not defined
>>> print("Hello World")
Hello World

异常输出阅读

python的大多数错误会伴随抛出异常。因此,为了解决日常在使用中碰到的种种问题,我们需要学会如何阅读异常。

异常输出通常和函数的调用顺序相同,和栈的顺序相反。

最上层的调用(最先发生的)在最上面,最后执行到的地方在最下面。最后一个异常行就是一场发生的精确地点。

最后一行是异常的名字和参数。

异常处理

常规异常处理代码段需要包含三部分内容:被监管代码体,错误类型和异常处理代码体。

当被监管代码体中发生异常时,异常被向上抛出。

向上寻找处理函数的异常属于定义的这个错误类的子类时,异常处理代码体被调用。

一般来说,除非明确知道确实要捕获所有异常,否则严禁用捕获所有异常来处理某种特定问题。

常见异常

AttributeError
ImportError
IndexError
KeyError
NameError
SyntaxError
IndentationError
TypeError
ValueError

抛出异常

自定义异常

finally

finally用于“无论是异常还是正常,以下内容必然被执行”的情况。

多用于清理。

assert

判断文件是否存在:

编写一个脚本,脚本名为test.sh
判断/tmp/test1至/tmp/test50和/etc/passwd /etc/hosts文件存在不存在,若不存在则提示错误。

[root@workstation0 tmp]# python test.py
plz input file:/etc/passwd
ok
[root@workstation0 tmp]# python test.py
plz input file:/cc
error
[root@workstation0 tmp]# cat test.py
fname=raw_input(‘plz input file:’)
try:
f=open(fname)
except IOError:
print(‘error’)
else:
print(‘ok’)

文档

文档获得和查阅

在线文档:

https://docs.python.org/2/

https://docs.python.org/3/

本地文档:随安装版本变化。

两者冲突以本地为准,本地一定对应安装使用的版本。

库查Library Reference,这是最主要部分。

语法特性查Language Reference。

练习

打开文档,请查阅itertools.permutations的意义,参数,返回值,用法,注意要点等信息。并向大家解释。

在windows上下载http://classroom.example.com/materials/python2.7/python279.chm

第三方文档查询

没有什么固定方法。

在google(注意,不是baidu)上搜索关键词。找一个比较像的官网。找到文档。

可以参考pypi,很多第三方库可以在上面找到。里面往往带有文档地址。

缺点是,pypi上搜出来的重名库太多,很难搞清楚哪个才是你要的。

Python2和Python3的差异

简述

Python2中有很多固有的设计问题,例如:

  1. print是内置关键词。一般来说,关键词越少越好,因为关键词越少,语言的内核越简洁。
  2. 混同了bytes和unicode。
  3. /是整数除法。

这些问题在Python3中逐步给予了修复。

常规来说,修复问题最重要的是“向下兼容,逐步进行”。

然而上述问题几乎全部都是语言本质问题,不对语言进行伤筋动骨的大改是没有办法修复的。

因此Python3的预订是“不和Python2兼容”,这造成了Python社区目前2/3分裂的现状。

Python2和Python3有很多细节差异。但是大致来说,最主要就是上面提到的三项。

  • Python2的print由关键字改为了函数。因此print ‘xxx’的写法就不合法了。
  • 在Python3中,所有的字符串默认都是unicode。要处理原生数据需要用bytes。因此很多在Python2中能够很方便就处理过去的地方需要仔细思考是unicode还是bytes。
  • Python3中/不是整数除法。

在下面这个连接里,收录了Python2和Python3的其他一些细节差异。

https://wiki.python.org/moin/Python2orPython3

Python2到3迁移

Python3带有2to3脚本,可以完成很多项目的迁移。

但是对于某些情况,他仍然不能自动的完成所有工作。

2到3迁移的主要问题在于,目前有很多库,仍然没有完成Python3的迁移工作。这导致使用这些库编写的程序很难在Python3上找到更好的(或者更习惯的)替代产品。

而这件事情是2to3脚本无法自动完成的。

我该用哪个版本/哪个更好

任何能让你不添加额外的麻烦把工作做下来的版本都是好的。

如果Python2和Python3一样好,那么Python3更好。

因为很显然,Python社区已经宣布Python2将停止维护。在可见的时间内,显然都要使用Python3的写法。

如果能够不添加额外麻烦的情况下使用Python3,这可能为将来的维护带来便利。